小学生教案,初一课文《童趣》教案

admin时间:2024-01-12 16:07:0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幼儿园护苗教案

护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饮食,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谷类等;

第二,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

第三,要适当参加运动,可以选择健身、跑步、打球等运动方式;

第四,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愉悦、宽容、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总之,护苗内容简单易行,但每个方面都需要我们坚持长期执行,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保护身体健康,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的色彩。

小学生怎样做读书笔记,教学设计

首先看哪一科的笔记,按照书上每个章节进行记录

小学语文《aoe》的教案

教学设想:

《aoe》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第一课。教材配以生动的情境图、情境歌,在情境中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3个单韵母。作为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所接触的第一堂汉语拼音课,如何在课堂实践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每位实验操作者值得思索的新命题。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单韵母a、o、e,并能正确书写。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发音方法,这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拼音教学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活泼生动的形式,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始,教师谈话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3个单韵母,通过媒体辅助,让本课3个字母开口说话,在和小朋友交朋友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再如:为了帮助学生发好a、o、e三个单韵母的音,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和镜子交朋友”这一情境,使学生能对照镜子检查自己发音时的口形是否正确,同时,又以“猜一猜”的练习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发音方法,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让公鸡的叫声、小白鹅的叫声、阿姨的形象与相应的字母一次次出现,刺激学生感官,在学生亮开嗓门学一学,叫一叫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次感受到拼音字母所标识的语音就在生活的语言中,继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编顺口溜,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拼音字母的认读和书写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认是写的基础,正确的书写又可以帮助记住字形。对于学生所接触的第一课汉语拼音,我力求做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书写的笔顺和笔画数,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学生描红,及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小精灵儿童网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每天高高兴兴来到学校学知识,学本领。那怎样才能学会呢?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和小

朋友一起,走进有趣而奇妙的拼音世界,一起来学习汉语拼音。

(点击媒体,跳出“a、o、e”3个卡通字母,字母开口说话:小朋友,大家好,认识我们吗?我们呀,就在小朋友的生活中间,咱们来交个朋友。)

【兴趣是儿童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内动力。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教师从谈话入手,并借助动画媒体,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3个单韵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指导看图,引出字母

1、(屏幕显示:红日初升公鸡啼叫)

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在叫?

对,这是大公鸡在催人们早早起,怎么叫的?亮开嗓门学一学。

(同步显示画面:公鸡与字母“o”)

小朋友学得真像,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公鸡叫,喔喔啼”。

(学生跟着说顺口溜)

2、(屏幕显示画面):小河里游来一只小白鹅。)

小朋友看,这是一只什么动物?谁来学着叫一叫呢?你能像刚才一样,也来编句顺口溜吗?(小白鹅,e、e叫,同步显示白鹅与字母e)

3、(屏幕显示画面:阿姨和小朋友来到小河边。)

阿姨和小朋友来到小河边,小白鹅见了,朝着小朋友ee地叫,好像在说:“早上好!早上好!”(同步显示阿姨头像与字母a)

4、学念情境歌。

小朋友,老师给这幅漂亮的画编了一首儿歌,跟着老师念一念: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ee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屏幕上的字母同步配以闪烁)

【巧妙地运用“情境图”和“语境歌”,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学习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把图画和字母的音、形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有趣,从而积极学习。】

三、探究发音,自编口诀

1、刚才,小朋友在读语境歌的时候,老师听出来,你们把今天要学的3个拼音字母的音都发好了,这说明拼音字母的音就在我们生活的语言中间。赶快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把它们找到。

(屏幕显示三幅表音表形图与相应的字母)

2、小组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闪烁:小朋友与阿姨“a”)

(1)尝试发音。

(2)示范发音。

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发a这个音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的?

(张得很大,嘴巴不动,声音很响,很长)

(3)学生练习发音。

(4)仔细看,这个字母a像图上的哪一部分?

(5)讨论:看看图,能不能编句你喜欢的口诀记住这个“a“?

(嘴巴张大aaa。阿姨的脸蛋aaa……)

3、学习单韵母o、e

(方法同a)

记住o和e的口诀为:嘴巴圆圆ooo;公鸡的叫声ooo;嘴巴扁扁eee;小白鹅的叫声eee。

4、小结:a、o、e这3个字母发音时,嘴巴不动,声音响而长,所以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单韵母。(学生齐说“单韵母”)

【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相联系,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音方法,从而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5、巩固复习。

(1)练一练。

小朋友,拼音字母发音时的口形很重要。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能帮助小朋友检查发音时的口形对不对。

(学生取出小镜子,对照镜子练习发音。)

(2)猜一猜。

①听老师发音,学生举出相应的字母。

②看老师口形(不发音),学生猜老师要发哪个音?

③小组合作学习:哪个字母不见了。(小组长藏去一个字母,其他学生齐念不见的字母,若对了,由小组长出示不见的字母,齐说:“***,找到了。”

【多样有趣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发音方法。】

四、认识四线格,规范书写。

1、认识四线格。

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不但要会念,还要会写。

(屏幕显示四线格)小朋友,这叫四线格,这四根线构成了3层楼。

最底下的是一楼,向上第二层是二楼,最上面的是三楼。单韵母a、o、e喜欢住在二楼里。(屏幕跳出a、o、e)

2、指导书写a、o、e

(1)(屏幕动态显示:a、o、e的笔顺规则及笔画数),教师讲解。

(2)学生跟老师书空。

(3)指导描红。

(出示小黑板:四线格中三组红色字母的范样。)

教师在黑板上描一个,学生跟着描红一个。

(4)独立描红。(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生动的语言描述给枯燥的汉语拼音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激起学生强烈的写字欲望。】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拼音世界中的3个朋友,并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叫出来。(学生齐说,屏幕跳出各个字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去拼音世界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呢。

幼儿园舌头的妙用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其实一杯是糖水一杯是盐水,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痛苦,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四、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保护动物,还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去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幼儿园的听说游戏教案

花痴...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准确地发出“咕、汪、喵、呷、叽、蹦”等音,并能协调的模仿小动物动作。2.提高幼儿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并要求它们做到在集体面前说话响亮。3.教幼儿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要求和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1.背景图(画有草地、蓝天、白天)2.教具: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小鸽子。3.汽车挂件1个,汽车方向盘1个。4.小鸡、小鸭、小花猫、小黄狗、小白兔等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出示背景图,教师:“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我们班作客,看看谁来了?”2.教师一一出示小动物教具①小鸽子:是怎样来到我们班的?(飞来的)怎样飞呢?请个别幼儿表演,小鸽子的本领可大了,能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送信还能飞回来,不会迷失方向,小鸽子怎样叫?(咕咕咕)②小鸭: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它的嘴巴长的什么样子?(扁扁的);它有什么本领?(游泳);它喜欢吃水里的什么?(小鱼和小虾),小鸭怎样叫?(呷呷呷)③小鸡:鸡的嘴巴和小鸭的嘴巴长的不一样,小鸭的嘴巴长的扁扁的,小鸡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尖尖的);它喜欢吃什么?(虫和米);它会怎样叫?(叽叽叽)④小花猫:它有什么本领?(捉老鼠);它是怎样叫的?(喵喵喵)⑤小黄狗:它喜欢吃什么?(肉骨头);它会怎样叫?(汪汪汪)⑥小白兔:它的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它们怎样走路?(蹦蹦跳跳)那么多小动物到我们班来作客,我们小朋友非常高兴、特别开心。3.教幼儿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知道小动物的名字、叫声和动作。①教师师范儿歌,并配合动作,让幼儿仔细听和看。②幼儿学习儿歌,并认读“咕、汪、喵、呷、叽”等字。③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4.游戏儿歌《可爱的小动物》④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做动作。待幼儿熟悉玩法后,适当加速,要求幼儿一定要老师说完后才能说和做。⑤引导幼儿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台做小老师说小动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做动作,要求做小老师的小朋友说话声要响亮,吐字要清晰。⑥改变游戏玩,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小朋友说小动物名字,并做动作。

初一课文《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五)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1.检查预习,让学生试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a)

2.认真默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二、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1,依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3.口头翻译。

二、研读欣赏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明确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板书或彩屏显示(主要列举前两件事):

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

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

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

癞始蟆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三、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参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处置有度。

3,不忍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点评:

本教学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对学生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比较恰当的,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教学目标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对教材钻研得比较深入。把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重点,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情况。课时安排合理。

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容量大,训练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值得重视的是,本教学案依据教材本身的因素,把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以至创造力放在比较突出位置,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教育。

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案还注意到尊重学生于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延伸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实施本教学案,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

中班书写数字10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书写数字10,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与习惯。

3、能够正确地将数字10写在田字格内。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数字

2、小黑板一块,粉笔一支,田字格本若干,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

出示趣味练习卡,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上有些什么?(数字)

你能找出数字10吗?

二、展开

1.出示数字10,请幼儿观赏。

请幼儿说说数字10的字形:油条和鸡蛋

2.教师讲解示范数字10的正确写法:

起笔、运笔、落笔方向。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书写,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讲解说明。

4.幼儿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纠正书写姿势,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及时鼓励表扬幼儿,

引起的幼儿书写兴趣。

三、结束

当场批该作业,给幼儿作业本上得小奖章,培养幼儿的书写愿望。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