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10 11:42:34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中班科学教案节约用纸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纸的来历,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
2、初步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准备:
ppt课件、作画用的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个自己平常用的本子、收集幼儿一天扔掉的废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来历
师:这是什么地方?树有什么作用呢?(引出造纸)
幼儿观看“造纸”视频短片。
小结:原来我们用的纸也是用树造出来的。
设疑:这几天,大树爷爷伤心得直落泪,这是为什么呢?
二、了解浪费纸张的行为,萌发节约用纸的意识。
1、观看“浪费纸”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这两个人是怎么用纸的?看了他们的行为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谈话:你还见过哪些浪费纸的行为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幼儿自我检查:检查一下自己平常用的本子,看看有没有被浪费掉的地方。
(教师出示幼儿一天扔掉的废纸)看来小朋友或多或少都有浪费纸的行为。看,这是咱们班小朋友一天扔掉的纸,一天就扔这么多,那一年下来得扔多少啊!这么多纸得砍多少大树啊!浪费纸就是在砍树。
4、大树爷爷就是因为看见有些人浪费纸,害得它身边的亲人白白付出
生命,所以伤心得哭起来。咱们想办法帮帮大树爷爷吧。
三、初步了解节约用纸的方法
1、分组讨论,再选一个代表画下来,教师展示、评价幼儿想到的办法。
2、判断对错:哪些是节约用纸的做法。
四、总结,提出希望。
大树爷爷终于笑了,它还有话对小朋友说呢:小朋友们,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森林,希望你们说到做到,从节约用纸开始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吧!
篇二: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造纸》
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造纸》
一、活动名称:造纸
二、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
(二)技能目标:1、通过造纸的制作过程,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发展创造力。
三、探索要点:引导幼儿了解造纸的过程
探索路径: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简单了解造纸的原料,以及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四、准备材料:
(一)教师材料:皱纹纸、电光纸、报纸
(二)幼儿材料:纸巾、透明杯、木棒、纱网、纱网架
五、本节难点:使用搅拌棒把餐巾纸搅拌成纸浆,要慢慢搅拌,餐巾纸搅拌的越碎越好。
六、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小朋友们好,有趣的莱博瑞实验课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看一件东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纸张,可以用来写字,印书)
2、教师提问:
(1)那么,在遥远的古代,还没有纸张的时候吗,人们是怎样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的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根绳子,上面打了很多绳结,用来记录数量)
(2)你们认识这些是什么吗?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了石头和动物的骨骼上,称为石文和甲骨文。
(3)但是把字刻在石头和动物的骨骼上太费力气了,于是人们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把字体刻在了竹简和木简上。注:竹简和木简就是把柱子或者木头削成相等大小的条形,中间用线连接好。可是,竹简和木简太重了,每次搬运起来很费劲,于是,有一个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原来啊,他的名字叫做蔡伦,生活在离我们很遥远的东汉时期。蔡伦经过长期的实验,发明出了一种更好地制造纸张的方法啊,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
(5)看,这位老奶奶正在造纸呢,首先把竹子、稻草等物品剁成碎屑,然后浸泡在水中制成纸浆,再用纱网在含有纸浆的水中过滤,最后晾干,纸就制作好了。
(6)因为制作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树木,一颗大约5-6岁的大树,可以制作大概750张左右的纸,所以,大家要节约用纸,减少对树木的砍伐。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森林哦!
3、那么你们知道造纸术是由谁发明的吗?(蔡伦)同时引导幼儿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请幼儿探索各种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即材料的名字、形状、材质等,并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
(2)探索材料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纱网和纱网架之间有什么关系?纸巾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水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实验中呢?木条的作用是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制作造纸过程:将纱网套在纱网架上,把纸巾放入盛有水的杯子里浸湿,用小木棒将纸巾搅碎,使其变成纸浆,把搅好的纸浆倒入水盆内,水盆里装少量的水,用做好的纱网架从盆壁慢慢下滑,把纸浆捞上来。放置在平整的地方晒干。
(三)互动课堂
1、彩页上:下面的几种材料哪些能造纸呢?(纸、木头、大纸箱)
2、PPT上:下列物品哪个不是四大发明?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纸是由含有纤维素的原材料(如:木头、稻草、亚麻、麻、棉花等)制成。纤维素是一种植物性碳水化合作,由大量互连接着的的分子构成。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人们行用像碎木块这样的.黏稠混合物煮成纸浆。然后把一层层薄纸浆铺在滤网上,滴干,最后,将干鸡东浆压成一张张的纸。
2、提问:彩页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1)谁发明的造纸术?(蔡伦)
(2)纸里面含有什么呢?(纤维)
(3)纸都有哪些种类呢?(打印纸、纸巾、包装纸等)
3、作品展评:明天我们比一比谁制作的纸可以用?
(五)总结延伸: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物品来造纸?试一试!
(六)成品装进袋子带回家。
中班的绕瓶盖教案如下:活动目标:
1、寻找弯曲形状的物体。
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弯弯娃娃的指偶,自己绘制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弯曲形状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电话线、蚊香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弯弯的朋友快来呀教师套上“弯弯娃娃”指偶并自述:“我是弯弯,我有许多的好朋友。咦!他们在哪呀?”
1、弯弯绕绕的东西。
幼儿自由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哪些是弯弯的?(如: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发夹、弯弯的秤钩、弯弯的伞柄、弯弯的晾衣架)(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如: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弯弯绕绕的弹簧、弯弯绕绕的铁丝)
活动目标
1、寻找一两种能体现出秋天这一特征的景象或物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与同伴交流,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说说你对秋天的感想;
3、感受浓浓的秋天气息,体验寻找秋天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活动准备
教师:一张绿树图片和一张黄落叶图片;
幼儿:主题图画书《丰收的季节》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活动一图片导入
1、播放图片(图片显示树木葱绿)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树,是绿色的)
2、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播放另一张图片(图片显示树的叶子枯黄,一片片凋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落叶)
提问:两张图片上的树叶一样吗?(不一样,第一张图片的树叶是绿色的,第二张图片的树叶是黄色的)
活动二初步认知秋天
1、提问:树叶在什么季节才会由绿色变成黄色呢?(秋天)
出示字卡“秋天”,齐读词语。
2、说说秋天里除了树叶变黄,掉落,还有什么是在秋天里发生的。引导幼儿结合本地特征,从天气、果实方面观察主题图画书《丰收的季节》,知道秋天里天气转凉,很多水果会成熟,农民都在稻田里收割稻子。
3、出示一些水果成熟,农民收割水稻的图片,加深幼儿对秋天的印象。
活动三到大自然寻找秋天
1、孩子们,你们想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吗?跟着老师一起来吧。
组织幼儿以开火车的形式有秩序有礼貌的排好队,到达目的地。
2、近处秋天。
现在,你们来看看我们身边有什么?对,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叫松树,还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先从上面到地面观察周围环境,再寻找秋天。
很多孩子找到了松叶,松果以及一些野果。引导幼儿从寻找的物品的形状和颜色来观察并说说它的特点。
3、远处秋天。
引导幼儿观察远处的秋天。通过观察发现,不远处有金黄色的稻田,还有农民在收割水稻。
活动四说秋天
1、说说秋天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说感想。你喜欢秋天吗?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3、秋天那么美,我们要怎么去保护秋天?
4、小结:秋天有金黄色的稻田,有掉落的叶子,还有紫色的葡萄和黑色的野果,秋天有圆形的叶子,也有真针形的松叶,还有星形的枫叶,秋天不管是什么样的颜色和形状,它都是那么的美。
活动目标:
1、寻找弯曲形状的物体。
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弯弯娃娃的指偶,自己绘制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弯曲形状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电话线、蚊香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弯弯的朋友快来呀教师套上“弯弯娃娃”指偶并自述:“我是弯弯,我有许多的好朋友。咦!他们在哪呀?”
1、弯弯绕绕的东西。
幼儿自由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哪些是弯弯的?(如: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发夹、弯弯的秤钩、弯弯的伞柄、弯弯的晾衣架)(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如: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弯弯绕绕的弹簧、弯弯绕绕的铁丝)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以外,想想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蛇、蚯蚓、龙用弯弯绕绕的身
体爬行的更快;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牛、绵羊、用自己的角保护自己;小狗、小猫、小猪、公鸡等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引导幼儿寻找自己身上具有弯曲特征的部位(或器官),如:弯弯的嘴巴,弯弯的眉毛,弯弯的睫毛。弯弯的眼睛...........)
二、弯弯的朋友什么样
1、弯弯的朋友那么多,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啊?
2、教师边出示物体,并以手指顺着弯曲物体的边沿滑动,将“弯"的形状特点直观的表示出来。并进行表述,如:我是蚊香,我和弯弯一样,也是弯弯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弯弯绕绕的朋友,有弯弯绕绕的东
西,弯弯绕绕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动物以及弯弯绕绕的身体。小朋友们到家里去找找看还有哪些弯弯的朋友,好不好呀?
教学主题:中班蒙氏数学分类排列
一、明确结论
本节课将通过蒙氏教具,帮助幼儿掌握分类排列的能力。在数学分类排列中,将同类事物分类,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既考虑了分类能力,又能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
二、解释原因
1.蒙氏教具能够帮助幼儿直观的感受分类排列。
2.分类排列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大小、颜色、物品、场景等多个方面,培养了幼儿对于分类排列的关注和认识。
三、内容延伸
1.基于分类排列能力,可以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事物本质;
2.可以引导幼儿将事物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排列,从而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和批判性;
3.通过掌握分类排列的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具体步骤
1.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的木块进行分类,做出相应颜色的生活物品;
2.让幼儿根据大小不同的木块进行分类,做出大小不同的物品;
3.让幼儿根据不同类别的动物进行分类,学会体会动物之间的特点;
4.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从而刺激幼儿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分类排列的基本能力;
2.了解分类排列的重要性;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类排列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伞及伞的用途知道伞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认识伞的构造能画出伞
3、在游戏中掌握5、6、7、的数与量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伞若干筐子7个(每个筐上帖上颜色不同的5、6、7的圆点卡片)
2、1~10的数字卡片3套;
3、白纸、画笔与幼儿人数相等
4、幼儿贴上相应的标记
5、准备好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
2、观察伞
3、画伞
4、游戏“找朋友”
四、结束活动
今天和伞一起学习、玩游戏你们开心让我们拿着刚才画好的伞朋友回教室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好玩的弹性物品教案:课前准备,布置幼儿寻找弹性物品。课前谈话导入课题,指导幼儿观看物品,老师操作后告诉幼儿,这个就是有弹性的物品,学习词语:弹性。
提问:你们寻找的还有哪些弹性物品,然后幼儿动动手操作,感受物体的弹性。总结评价!游戏寻找弹性物品!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