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教案保护耳朵,保护耳朵和鼻子幼儿安全教案

admin时间:2024-01-06 04:05:3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中班人体谜语教案

叶子有两片,左右各一边,说话能听着,终生不相见谜底耳朵,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互相团结紧,倒海又移山谜底手臂,不圆也不方,藏在口中央,桌上饭和菜,总让它先尝谜底舌头,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谜底牙齿。

保护耳朵和鼻子幼儿安全教案

我要保护好自己的耳朵,鼻子

小班科学响响桶教案

设计背景

小班的小朋友往往对会响的玩具、用具感兴趣,我因地制宜、利用废旧物品设计这一节科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辨别同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兴趣。

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把物体分类。

2、在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活动准备

八宝粥罐、沙子、大米、小石头、纸片、小铃铛、黄豆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导幼儿说说桌子上有哪些材料。

2、提出游戏要求:今天我们做有趣的响罐,请你们在每个罐子里装上不同的东西,而且每罐只能装一样东西。

二、基本环节:

1、指导幼儿选择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响罐,提醒幼儿把罐盖盖严。

2、引导幼儿摇一摇,听一听自制响罐发出的声音。

3、指导幼儿继续做响罐(内装其它材料)。

4、引导幼儿与邻座同伴共同游戏,互相猜测响罐装的是什么东西。并打开罐盖验证猜得是否正确。

三、结束环节:

1、引导全体幼儿听一听响罐发出的声音。猜猜里面放的是什么材料。

2、出示装水的响罐,请幼儿猜猜里面放的是什么。

四、延伸环节:

你们的小耳朵真灵,能分辨出各种响罐的声音。现在我们到户

外找一找、听一听还有些什么声音。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多数幼儿对响罐感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摇一摇,听一听,加深幼儿对响罐认识,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但还有一小部分幼儿不主动与同伴交流,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

中班教案如何佩戴安全头盔

首先,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头围尺寸的头盔,

第一步,束紧头盔内部束带,带到头上直到头盔不晃动,并且帽檐与眉毛两指距离,

第二步,调整头盔两侧Y形束带,使束带位于耳垂下发,并且让耳朵正好卡在中间,

第三步,拉紧束带紧贴着下巴扣上锁扣,并且使下颚与束带直接保留一指的间距,这样就带好头盔了。

小猴和大象中班语言教案

《小猴和大象》中班语言教案

活动目标:1、尝试用捏塑法塑造大象。2、学会观察,大胆创作,体验亲子陶艺活动的乐趣。准备:1、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了解大象。2、大象图片,陶泥、工具等。过程:一、以谜语导入,激趣引题“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二、看图说说大象的特点小结: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的身体像堵墙,四条腿像柱子,耳朵像蒲扇,尾巴像辫子,还有能干的长鼻子,有的大象还有两根长而尖的象牙。三、亲子讨论“如何做大象”1、集体交流2、教师示范捏大象(1)身体要壮——用大块的椭圆形泥团做身体,并在泥团一端捏出大象头。(2)四腿要粗——直接在身体下面拉出四条象腿或搓四个较粗的泥柱粘接。(3)耳朵要肥——用泥片做成扇形粘接在头部的两侧。(4)长鼻子、尖象牙、细尾巴可以用粗细不同的泥条制作。(5)用刻刀挖出大象的嘴。3、讨论“如何做出与众不同的大象?”(提供姿态各异的大象图片给幼儿启示)。(1)让身体动起来——鼻子的变化、腿的变化、头的变化、尾巴的变化等。(2)相关事物添加——大象吃香蕉,人骑在大象上,在大象身上装饰好看的花纹,如:印度大象身上的盖毯,大象驮东西,大象在洗澡等。(3)象组合——象妈妈和小象、象的一家、象群等。四、亲子制作“小猴和小象”五、展示、欣赏。

助人为乐的猫头鹰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猫头鹰,并画出简单的动态。

2、启发幼儿画出猫头鹰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合理布局。

3、了解猫头鹰的本领,培养幼儿喜爱猫头

鹰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自己的绘画

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美术》每人一本,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兴趣。你知道谜语里说的是谁吗?你见过猫头

吗?在哪里见到的?

二、引导幼儿结合经验谈话,感知猫头鹰的习性。

1、提问:猫头鹰生活在哪里?它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2、小结:猫头鹰最喜欢夜晚出来活动,抓田鼠,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圆圆的头上有两只圆圆的眼睛,一张坚硬的嘴巴,还有两只尖尖的耳朵,圆圆的身子上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两只脚,全身长着咖啡色的羽毛。

三、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进一步掌握猫头鹰的外形特征。

今天我们把自己见到的猫头鹰画出来。画猫头鹰时,先画圆圆的头,再画眼睛,嘴巴,耳朵,然后画圆圆的身子,翅膀,脚,最后画羽毛。

四、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作,启发幼儿添加树木、

田野等相应的背景。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1、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介绍自己作品。3、老师总结评价。

六、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小百科:鸮形目(Strigiformes)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幼儿园动物的耳朵教案

一、启发幼儿和教师一起去“幼儿园的动物博物馆”参观。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教室。

二、引导幼儿观看大象、兔子、大公鸡、小猫、狗熊等小动物的耳朵电影。

三、放大小动物耳朵的图片,请幼儿猜猜“这是谁?”四、鼓励幼儿说出不同小动物的耳朵的形状。启发幼儿了解小动物耳朵的用途。五、活动的延伸:请幼儿家长带幼儿去动物园参观,回来分享看到的小动物的耳朵还有什么新奇的地方。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伙伴”,通过了解小动物的耳朵,引导幼儿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情,学会观察,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再通过观察了解小动物耳朵的活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幼儿在观看录像之后,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区分小动物的耳朵,并且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幼儿在与父母去动物园后,都积极的与伙伴交流自己的收获,同时,带来与小动物的照片,和伙伴分享。促使幼儿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学习,在分享的过程中大胆的表达,获得成功感。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