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admin时间:2024-01-05 22:54:5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教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42÷2,52÷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l)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裹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l,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小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第2题,判断对错。

3、4题。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一年级破十法教案

主要是提升孩子计算能力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刚开始学会感觉找不到门路,实际上它也没有什么门路,就是直接这样学。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13-4,3-4个位数不够减,所以就从13(10+3)里,用10减去4,就等于6了,再用剩下的数字6和十位数上的3相加,等于9。

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四单元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1.独立解答。让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2.小组交流。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小树。4.先自己静静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说计算方法。

孩子数学太差了,如何学好数学

先找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再找出相应的对策!

1

基础知识薄弱

这是成绩在高分以下学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试咱考了96,那么这一条跟你关系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6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这一条了。我之前也遇见过这样的老师,很少讲基础知识,觉得讲这些丢人,结果他没有怎么丢人,但是他的学生却一直丢分。

时至今日,还有学生不清楚等式的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所以他认为1=2不是等式,而认为π≈3.14是等式;还有学生不知道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他认为x+1=x-1不是方程,因为它没有解。此类问题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对症下药]

?不以为了锻炼孩子做难题为借口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家长们不要总心急想让孩子赶紧上手做难题,觉得孩子老在学基础知识、做基础题很丢脸。但其实,没有基础知识,一切都是空谈。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会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厌倦学数学。家长们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激励消除孩子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并在生活中把数学问题趣味化,使孩子体会数学的可参与性。

?督促孩子夯实基础,确保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督促孩子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盲目让孩子做大量的题目。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

2

运算能力差

这个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只要是小学计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会受影响,同时也和学生的习惯有关,有的小孩只要是计算题,就立刻拿出来计算器,啪嗒啪嗒把题算出来了,有时候计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开动脑筋运算,长此以往,导致计算能力低下,唉,不说了,全是泪。

[对症下药]

?夯实各种运算法则的基础规律规则。

运算能力差,对于运算法则这个根基没有掌握好是关键。家长可以尝试平时在家偶尔问两句某个运算法则,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况。

?禁止孩子使用计算器等计算辅助工具。

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让孩子失去对其他运算手段的依赖,才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用脑子算的能力。

3

应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数学就开始和生活结合起来了,架桥修路盖公厕,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有的学生不是很懂生活,因此应用起来可就要了亲命了。

[对症下药]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数学的应用场景。

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数学的用处,这样,才能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才能有联想,不仅使做题过程的趣味性更强,也能让生活中的小经验帮助解题的过程。

4

不会推理变通

许多学生希望考试能碰见之前做过的题,或者类似之前做过的题的题,甚至希望数据都不要变,只把小明变成小日或者小月,小花变成小化,小马变成小驴。新题最好不要出,新题型更不能出,容易晕,推理几步之后就不知身在何处了。

[对症下药]

?多多总结题型和对应的思路。

数学这门学科,在考试时能遇到跟自己之前做过的题的几率是在太小。与其期盼一模一样的题,家长更应该督促孩子把自己曾经做过的题好好总结一下,归个类,再列出对应的解题思路。让孩子看见题中出现一些字眼时,就能想到相关的一串知识。

5

不细致、规范

缺乏细致的审题和规范的解题习惯,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关系,我以前也属于那种赶着投胎型的,边看题边做,有时候题还没有读完,我这答案就已经做出来了。

[对症下药]

?在题目上勾画,做标记。

在读题的过程中,养成边读题边勾画的习惯。最好是不同类型的重要字眼,用不同类型的标记方式(比如直线和曲线)。这样在做题过程中可以减少审题方面的遗漏。家长可以检查孩子平时做题时是否养成了这种习惯,如果没有,需要提醒。

?平时练习中培养答题规范。

家长可以检查在平常稍长一段时间的作业、随堂测验中,孩子有没有被老师能纠正答题规范问题,有没有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则需要提醒督促。

?做完检查不能忘。

让孩子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养成检查的习惯。尤其是一套类似考试试卷的作业题,从头捋一遍自己写上的答案,查看有没有之前写错但是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此外,选择题也要检查一下自己打钩、画圈的选项和自己最终写上的是不是一致。

一个两位数在它后面添上一个0,得到的三位数比原来的数多405,求原来的数是多少

一个两位数在它后面添上一个0,得到的三位数比原来的数多405,求原来的数是多少?

可以这么理解这个的函数解法,利用简单的方程思想。

1、假设原来的2位数为XY;

2、增加0后,原来的数字变成三位数,即xy0;

3、则等式为x*10+y*1+405=x*100+y*10。

以上就得到我们的等式,我们就可以解答出来这个的答案。

本例因为我们是讲述VBA的,所以就讲解VBA进行函数迭代计算,从而得到我们的答案,即原来的数字是45.

我们可以看到等式左边等于x*10+y*1+405=40+5+405,即我们的等式左边的值为450;

那我们在看看等式右边的值x*100+y*10=4*100+5*10,即我们等式右边的值为450;从而得知我们答案为45。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解答这个的思想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方法,而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去想那些方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知识。

我是Excel教案,关注我持续分享更多的Excel技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学质量是一种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考评。而更多的体现在学生身上,具体量化在学生学习成绩上。

今天提问者,问的是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衡量的标准是小学生数学考试分值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强。

对于学校来讲,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既不能把教研活动搞得流于形式,也不能对教师管得太死。学校必须把教研活动落在实处,充分调动出数学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更大的钻研教材的潜力。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水平。如果只是把精力用于应付各类形式的检查达标,而不能潜心钻研教材,不能把知识结构特点,知识自身规律和教学技巧钻深研透,提高教学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在此仅以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除法在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相对来说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知识点。计算过程中,题型也多,包括被除数中间有零,末尾有零,高位够除,高位不够除,商的中间有零,商的末尾有零,有余数,无余数,对位问题等诸多形式。至少有一半的学生会在此不知所措,这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逾越的坎。

这单元与其说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不如说是对老师的考验。

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把九九表过关。其次,是让学生熟记除法计算四步:商→乘→减→落,其实除法计算过程,不就是上述四步的循环过程吗?最后,是针对诸多的难点,逐项解决。可以说我的学生,基本上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就全部过关。

当然了,教授的过程形式多样,让学生仿佛在数字游戏中,就解决了问题。关键是我决不会让学生去游题海。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