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时间:2024-01-03 21:19:58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一、盆土
蟹爪兰喜松软、透气、排水性好的土壤,养殖时可自己用园土、河沙、腐叶土、基肥混合配制,也可购买专用土栽培。
二、光照
蟹爪兰喜光,但不耐晒,养护期间让它接受散光即可,放在室内光线明亮处,强光必须遮阴,否则容易晒伤。若长期缺光易导致徒长,也会影响开花。
三、温度
蟹爪兰不耐高温,耐寒性也差,最好能给它提供15-25℃的环境,夏季高温环境下加强通风,提供32℃以下的环境,冬季尽早将蟹爪兰搬到室内,控温在10℃以上才行。
四、肥水
蟹爪兰耐旱,不耐水涝。给它浇水建议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进行,严禁积水。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长势旺盛,生长速度快,最好施加薄肥,施加稀释的肥液即可。
五、注意事项
养殖蟹爪兰期间要注意定期换土,最好是间隔1-2年就换土一次,还要结合修根同时进行。若长期不换土,土壤会板结,会阻碍根系呼吸。
教学目标:1.了解葫芦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2.能够观察和描述葫芦的特点和生长变化。
3.能够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心,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
教学材料:
葫芦种子、土壤、花盆、水管、小铲子、喷雾瓶、幼儿绘本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首先,老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葫芦的起源、种类和用途,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种植葫芦
老师可以分发葫芦种子,让幼儿亲手将葫芦种子种在花盆里,告诉幼儿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和适度的光照,以促进葫芦的生长。
3.观察葫芦的生长过程
老师可以让幼儿每天观察葫芦的生长变化,包括芽的出现、叶子的生长、藤蔓的伸展、花朵的绽放等。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来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4.维护葫芦的生长环境
老师可以让幼儿参与葫芦的维护工作,比如浇水、喷水、修剪藤蔓等,让幼儿了解到生命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注。
5.结束活动
当葫芦长成了,老师可以让幼儿将其掰下,让幼儿亲手揭开葫芦,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神奇。同时,老师可以借助绘本等方式,向幼儿介绍葫芦的用途和故事,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学要点:
1.培养幼儿的种植意识和园艺知识。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心,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重要性。
4.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老师,是依尊贵的"生命"为对象的技艺。不能依黯守陈规的"知识",而需要通过认真关怀与爱护孩子产生的"智慧"
第一,首先明确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门艺术;
第二,教师的工作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探究、钻研、发现。要因材施教,"材"的意思,一个是教材本身,一个是教育对象,即:教材不同,教法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法不同。
第三,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教师要让自己在课堂的表演尽量达到完美。
人生有分三个层次:从就业、职业、事业;从事老师这个工作也有三个层次:具有爱心,责任心、最后升华到事业心。
教师是培养未来的,所以,老师应该有未来观念,具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要站在历史的置高点来看待自已的的工作。
面对现在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巳经不够了,这一观念是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已应该有桶水。
我认为在信息社会,现代教育观念要求老师的角色:首先是教练,教出比自已水平更高的学生才是出色的教师。刘易斯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易斯。刘翔的教练肯定跑不过刘翔,但是刘易斯、刘翔都离不开教练。
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冲击力,让学生朝着成才的方向一直走下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最最境界是教出令自己敬仰的学生。其次,教师的角色是导游,,要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灵光闪烁,会享受到无限风光。
再次是学上的成果的欣赏者,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肯定、表扬、鼓励适时而恰当地送到学生身边,让学生感到被自己景仰的老师表扬是多么快乐,能够经常感受到自已的不断进步。学生在这样老师的引导下,进步能不迅捷吗!
这是我在几十年做教师的点滴感受,经过认真的总结和长期的准备,今天向各位同仁讨教,诚望各位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师:你知道种子是怎样长大成一株植物的吗?老师出示黑板画让小朋友了解植物发芽长大的过程长大。中班种子的生长日记教案,老师在中班的教学当中,种子的生长日记,老师要让小朋友做实验如何让种子发芽?长大,在小朋友进行试验当中,要做好日记,记好每一天种子的变化,从第一天玉种就开始,水后是如何膨胀?几天后,小嫩芽从种子萌发出来,又如何慢慢长大的老师要陪着小朋友进行观察,进行记录,给幼儿养成一个会观察,会记录的能力
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唯一污点就是天津教案。此事最终让曾国藩"身败名裂”。左宗棠为此和曾国藩绝交,仕林清流对曾国藩也是强烈抨击,曾国藩对此十分悔恨。他自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认为此案毁了自己一生的清誉,此事加重了曾国藩的病情。又过了一年多就去世了。
事情的其因就是在1870年6月,天津发生多起婴儿失踪案。各地坟场多处发现四十多个幼童尸体、传言是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修建的育婴堂里发现的。就此流言四起,人心浮动。实际原因是法国教会建立的育婴堂,由于当时清朝抛弃女婴很多,法国教堂就把弃婴抱到教会抚养。但这种因为行为却被传言为洋人收集弃婴是为了做药材的谣传,到最后传言就是,洋人以为孩子检查身体为名,将进去的孩子挖出心肝和眼睛做研究,城内许多失去孩子的家长听闻后,联合起来到教堂要人,遭到了加入天主教的中国教民的断然拒绝,双方产生了肢体冲突。小孩家长和普通民众斥责天津教众是“汉奸”。
而实际上,弃婴在教堂死后,教士要安基督教仪式按葬,普通百姓哪里知道,看见教士念念有词地往婴儿身上浇水,认为这是在施妖术。涂抹膏油又像是在挖眼睛。此事传出以后,天津群情激愤,声讨之声不绝于耳。天津望海楼天主堂仿佛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民众发泄不满的原油,把教堂的行为当做一切屈辱的根源。在6月20日,天津知县刘杰经过调查并没有这些事情,但百姓并不知情,局势已经失控,几千名群情激愤的民众包围了望海楼教堂,教堂的神父找到法国驻天津总领事丰大业那儿去求救。
丰大业立即直奔了教堂与刘知县会面,公然斥责刘知县处事不利,丰大业用手枪打死了知县随从,天津百姓看在眼里那真是怒火万丈,一拥而上就把法国的总领事丰大业跟他的佣人当场打死。随即群众的愤怒已经被彻底点燃,他们冲进了教堂,见人杀人。最后一把火把法国总领馆也给烧了。一起被连累的还有英国、美国、西班牙、俄国的教堂。事后调查一共是十六名法国人和俄罗斯人,三十多名清朝教民死亡。
6月24日,英、法、美、德、意五国的军舰就在天津的海域集结起来了,以法国为首的7国公使向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交部)发出了最后的通牒,限定十天内必须处死肇事者,赔偿损失。已经生病在家,59岁的曾国藩受恭亲王所托,“迫不得已”前往天津处理这泼天第一大案,其实派遣曾国藩前往处理已是无奈之举。在7月8日到天津直到21日调查完毕。应该说,曾国藩在给慈禧的奏报里还是比较“客观”的。核心内容就是此事与教堂无关,曾国藩给出的处理意见是,以命抵命,惩处参与暴乱的百姓,调军队进津平定混乱局面。
而朝廷中枢则希望与法国一战,因为“民心可用”。但这个处理方式曾国藩却强烈反对。慈禧也知道怎么回事,这既要缓和与法国人的关系。还要安抚天津百姓的情绪,朝廷形象也得要,这成曾国藩一个很难处理的“外交问题”。经过反复协商就是:天津知府和天津知县革职充军黑龙江,处死十八名暴徒,其余二十五名暴徒充军发配;赔偿白银二十万两,派出外交使团到法国道歉。(实际是四十六万两)。法国当时正在忙于和普鲁士的战争,答应了这个方案。(由于民怨太盛,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重新处理此事,也仅仅是死刑的20个人改成了16个人。而且用死囚代替)
此事清朝犯了两个错误,没有国际观。当时法国要和普鲁士的打仗,根本无意在天津教案过多关注。只要当时满清拖延一下,此事完全可以不了了知。可见,在当时即便是曾国藩这样满清第一名臣也是一样。第二个错误就是,就是教堂的产权是非法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法建房,但是包括曾国藩在内就此起诉教会,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维权的意识。如果就这点追究教会,是可以给教会定罪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个缩影。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主题:一粒米的成才过程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粒米的成才过程”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并记忆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寓言故事:“一粒米的成才过程”;
2.相关词汇和句子:耐心、勤劳、耕耘、收获、珍惜。
教学步骤:
1.引入故事。老师向学生介绍这个故事的背景,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
2.讲述故事。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并在讲述过程中重点强调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让学生认真听取。
3.理解故事。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的情节,并就故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4.巩固故事内容。老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或其他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故事相关内容的巩固。
5.口头
幼儿园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2.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解与白露有关的习俗,感受白露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3.学生熟读有关白露的诗句、谚语。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白露的由来有关资料,制作PPT。
学生向老人了解白露的民间活动,搜集有关白露的古诗和谚语。
活动设计:
一、导入
1.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师介绍: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而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共有二十四个节气。
2、出示“二十四节气歌”,认识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1.出示课件,介绍白露。
师: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2.ppt出示白露的相关图片,说说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交流总结,选派发言人汇报。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三、介绍白露有关的风俗。
1.通过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2.教师PPT出示。
节气习俗
祭祀禹王
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届时,人们就会赶庙会、打锣鼓、跳舞蹈。而在山西沿黄河一带,人们在祭禹王的同时,也要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以祭拜诸神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时节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它生长的最佳时期。旧时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因而每到此时,有些老茶客就会聚在一起,细品香茗,体验传统之美。
师总结:白露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来了解它的特点。
四、有关白露的诗词及农谚。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白露的古诗、谚语。
2.教师出示:
3.学生自由朗读,并当堂尝试背诵。
4.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那些有关白露的谚语。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
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
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
5.全班齐读古诗词。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只有掌握了每个节气的特点,深入了解每个节气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并了解有关节日的习俗,做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六、作业设计
1.选择两首古诗、三条谚语进行背诵。
2.课后积累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