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3 11:04:16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选择这首诗歌,因为我认为它的文学形式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不但可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还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山东是高考大省,家长和学生都急切盼望开学,可是由于境外输入病例的影响,山东迟迟不能公布开学时间。近两天,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布开学时间,山东的家长和学生可真是坐不住了。
那么,山东什么时候能开学呢?刚刚刷到一条消息,有个网友发了一条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初一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时间安排第一周从4月13日到4月17日,这就说明开学时间是4月13日。
发布这一消息的网友,特别注明坐标:山东。
目前,山东教育厅还没有公布开学的具体时间,这份教学进度表就出来了,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山东省到底能不能在4月13号,甚至更早开学呢?
先来看看山东省的疫情形势:
目前,山东省现存确诊病例7人,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例,省内现存确诊病例4例,主要集中在济宁市和济南市。
青岛市昨天新增一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患者是名学生,男,17岁,从美国波士顿乘机抵达青岛,因为同机有发热病人,被隔离,后被确诊。目前同机60人,都在隔离观察之中。
除了境外输入病例,山东省在11号又新增一本土病例。由此可见,山东省的疫情形势还不容乐观,目前还达不到开学的基本条件。
不过,山东省目前已经将疫情应急响应等级调整为2级,如果应急响应等级能调整到三级,那么开学的时间,估计为期不远。
抛开境外输入病例不谈,山东11号增加一省内确诊病例。如果按照隔离期28天来算,不出意外,满28天,也到4月7号了。
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的部署,高三、初三、大四、研四先开学,那么,很有可能这些学生在4月8号以后开学,高二、高一、初二、初一也有可能到4月13号开学,小学则更晚。
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说明:九月的教师节刚过,孩子们便告诉我:“老师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孩子们积极的议论让我们敏感的意识到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关注。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就此,开展了“快乐的中秋”主题活动。
学习活动:
《中秋夜》活动目标: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和表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看讲讲《月亮灯笼》
3、人们怎样过中秋。(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3)幼儿欣赏童谣“中秋夜”,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月亮不是由任何物质所构成的。它是地球上的天然卫星,由地球引力吸引和围绕地球自转而成。它的表面是由岩石和尘埃组成的。因此,月亮并不是由任何物质做成的。对于大班语言教案,我们可以通过讲授与月亮有关的故事、说唱、诗歌等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可以结合科普知识,向孩子们介绍月亮的来源和构成,这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因此,月亮对于大班语言教学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教育意义和探索空间的好素材。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