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教案,关于恐龙的社会认知教案

admin时间:2024-01-02 22:57:41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幼儿园认识数字教案

制作一些可爱的时间表宝宝教具,然后再编个简易的时间表歌。有助于幼儿记忆。

认知发展的路径的教学设计方法

体现认知发展的途径的教学方法:

1、注重学情,关注班级学生差异,贯穿知识前后,形成系统。

2.对文本解读体现学生认知发展,课堂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思考,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3.注重课堂预设与生成的运用,活用文本,让学生悟道理学知识技能。

寻教幼儿认识10、15分钟的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学习10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1-10的数字和草莓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91

1、老师出示数字,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老师出示数字磁性教具1-9,让幼儿猜猜哪个数字宝宝不见了。

二、观看多媒体学习数字101、幼儿认真观看,老师提问并出示数字10。

(认读、10是由一个1和一个0组成的,1在前,0在后)2、美丽的花儿引来了许多的蝴蝶,大家来数数飞来了几只蝴蝶呢?(老师出示10只蝴蝶)

3、交给幼儿正确的数数方法。

4、说说生活中用数字10来表示的物体。

老师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5、幼儿操作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开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每个幼儿都有一张草莓水果卡片,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卡片里有几个草莓,再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教师说把草莓装入6号车厢里,持有草莓6个的幼儿便将草莓卡片放入6号车厢内。直到幼儿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几个草莓。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关于恐龙的社会认知教案

您好,教学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态和行为。

2.探讨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

2.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从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中推断其社会行为。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推理。

教学方法:

1.讲授和讨论。

2.观察和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恐龙,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多样性,并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讨恐龙是如何生活的,询问学生对恐龙的了解和想法。

二、讲授和讨论

1.讲解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如恐龙的群居和群体行为、领地争夺、交配和繁殖等。

2.通过恐龙的化石和其他证据,让学生了解如何推断恐龙的社会行为。

3.讨论恐龙的社会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演化的影响。

三、观察和实验

1.给学生提供恐龙化石、骨骼和其他证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恐龙,了解它们的外貌和生态特征。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恐龙模型的交互行为和群体行为,从而了解恐龙的社会行为。

四、总结和评价

1.总结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发现。

2.评价学生对恐龙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恐龙化石和骨骼模型。

2.视频和图片素材。

3.实验工具和材料。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图形怎么写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认识温度计幼儿教案

温度计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分为指针温度计和数字温度计,当小朋友生病的时候,妈妈总是拿着温度计来测量我们的温度,温度计不仅可以知道外面的天气如何冷热,还可以用来测量体温,看我们是否有没有生病或者是发烧,

幼儿园认识数字11至20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11~2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是由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相关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关于摇篮网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