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2 17:57:59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小班阅读分享活动设计——恐龙的牙齿
恐龙的牙齿(一)
班级:小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讨论图画的内容,注意观察图画的细节。
2.帮助幼儿认识书本的基本物理特征,例如书由封面、内页、封底等组成。
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能与同伴和老师分享自已的阅读感受。
活动准备:
1.故事大图书一本
2.每个小朋友一本《恐龙的牙齿》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核桃,引出课题。
1.教师:这是什么?小朋友吃过吗?
2.请幼儿拿一颗核桃吃,引出“咬不开”,然后,师生讨论咬不开核桃怎么办?看看小动物咬不开果壳又会怎么办呢?
二.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的封面。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故事书,封面上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总结幼儿讨论的答案,告诉幼儿这是一本关于恐龙卡卡的牙齿的故事,引起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故事
1.教师逐页展示画面,和幼儿一起观察和讨论。每展开一页,教师都告诉幼儿这是第几页,帮助幼儿建立书页的顺序概念。
(1)P1:图中有谁?恐龙在干什么?树枝这么硬,恐龙能将树枝咬碎吗?恐龙的牙齿怎么样?
(2)P2:图中有谁?这是什么地方?小松鼠拿着什么?小松鼠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P3:恐龙的表情是怎样的?小松鼠的表情又是怎样?为什么他们会这么高兴?小鸟在哪里?它的表情是怎样的?
(4)P4: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小猴子和恐龙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恐龙嘴里有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他在看什么呢?
(5)P5:恐龙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图中有谁?小猫在干什么呢?他手里拿着什么?小鸟在哪里?
(6)P6:小猫要请恐龙干什么?恐龙的表情怎样?小猫表情怎样?小鸟在哪里?
(7)P7:恐龙在吃什么?为什么恐龙又在吃树枝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其实一杯是糖水一杯是盐水,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了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痛苦,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四、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保护动物,还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去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中班生活常识课教案:告诉幼儿如何理解嚼和咽,先用一勺米饭告诉幼儿,现在老师把饭吃进嘴里,观察老师的嘴的动作。
老师在把饭细细的嚼,牙齿在嚼,嘴在蠕动,嚼完之后,再咽下去,老师指着喉咙,告诉幼儿,米饭通过细嚼之后,再咽下去,咽下去通过食管进入肠道。
完成之后,告诉幼儿,食物只有通过细细嚼才有营养,直接咽下去不但没有营养,可能还会卡住喉咙,造成窒息,非常危险哦。
1理解故事中的内容,懂得讲卫生很重要。
2知道早晚要刷牙并且知道正确的刷牙顺序。
3逐步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
1物质准备:电子课件、幼儿操作单、故事图片、刷牙步骤小贴纸、手偶小河马(自备)。
2经验准备:知道刷牙的顺序。
一、出示手偶导入活动。
教师:这是谁?小河马壮壮现在很伤心,因为他找不到朋友一起玩,我们一起来帮
助小河马壮壮找一找原因吧。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并出示图片。
教师:故事里都出现了谁?他们愿意和小河马壮壮一起玩吗?为什么?
讨论:为什么小河马壮壮的嘴巴会那么臭?
小结:原来是小河马壮壮不讲卫生,一直不刷牙,嘴巴变得越来越臭,所以没有小
伙伴和他一起玩。
三、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教师:小河马壮壮去找妈妈,妈妈觉得小河马壮壮的嘴巴臭不臭?妈妈怎么帮助小
河马壮壮的呢?
讨论:小河马壮壮刷了牙,嘴巴不臭了,他很高兴。他现在想考一考大家,你们知
道不刷牙会有什么害处吗?
小结:不刷牙我们的牙齿里会长蛀虫,不刷牙我们的牙齿就不干净了,而且嘴巴里
因为有细菌会变得很臭,所以我们要天天刷牙,早上晚上都要刷牙。
四、玩刷牙游戏,巩固活动内容。
教师:小河马壮壮想和大家玩个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刷牙的顺序图片,看一看谁
的刷牙顺序是最正确的。让我们一起来刷牙吧!
活动建议
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学会自己正确刷牙,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评价
能积极参与游戏,知道刷牙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找一找自己有没有蛀牙,然后说一说怎么办。
不爱刷牙的壮壮
小河马壮壮什么都好,就是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于是他的嘴巴越来
越臭。
有一天,壮壮来找熊小弟玩,他刚开口说:“熊小弟,我——”话还没
说完呢,只听熊小弟说了句:“什么味儿,好臭!”捂着鼻子就跑开了。
“菲儿,我们——”壮壮看小兔子菲儿走过来,想和她一起玩。可他
话还没说完呢,菲儿头晕晕地说了句:“臭死啦!”接着竟然“扑通”一
声——晕倒了。
壮壮奇怪地看着小兔子菲儿,心想菲儿怎么了?这时,卡卡甩着尾巴
走过来,壮壮张开嘴巴,对卡卡说:“卡卡,我们来玩——”“好难闻的
气味!啊……啊……啊嚏!”卡卡打了个大喷嚏,也摇摇晃晃地逃走了。
小河马壮壮没有找到一个朋友玩,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这时,他看
到出远门的妈妈回来了,小河马张大嘴巴,高兴地喊:“妈妈!”妈妈突
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她对壮壮说:“天哪,你多久没刷牙了?”
小河马壮壮挠挠脖子,不好意思地说:“好像……好像两个星期
了……”
妈妈急忙给小河马找出牙刷和牙膏,让他仔细刷牙。不一会儿,小河
马把牙齿刷干净了,他的嘴巴一点都不臭了。
小河马把今天的经历说给妈妈听。妈妈说:“孩子,以后你一定要早
晚按时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爱和你玩啊!”小河马听了
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小河马每天都按时刷牙,小伙伴们再也不嫌他臭啦!
1、生活卫生制度的教育:如起床、洗漱、喂奶、大小便、睡眠、活动与锻炼方面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饮食和营养卫生教育:如饮食不过量、饭菜多样化、按时进餐、不喝生水等;
3、一般卫生知识教育:如保护眼睛、牙齿、耳朵,纠正不良的习惯等;
4、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如不玩水、不乱玩弄电器、不放烟花爆竹、不在公路上玩耍等;
5、开展有关美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培养小孩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
我是新闻中出现的妈妈,关于这个教材我有几点想说的。
第一,孩子二年级,字还认不全,有其他家长反映小朋友问“茎”字怎么念,图片和文字等到底适不适合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
第二,我们现在家长也是很开放的,并没有觉得性教育不好,如果国外的书也是这样,我们也没有什么。但是学校没有告诉我们发了这样的书,孩子只是当一本课外读物在家里很大声的念:“爸爸的**放入妈妈的**”,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应该被吓到了?!
第三,如果学校发了这样的书,是不是应该由统一的老师来解读告诉小朋友,还是才二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你想要家长教,也需要提前告诉我们家长一下,但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解释怎么说。个人觉得由老师解释一下书的内容更为好一点,毕竟孩子才二年级。
其实家长并没有网上说的怒斥,什么尺度太大,家长更多的是不解,网友都会说什么性教育不教难道等出事才后悔,家长根本不可能反对性教育的,只是这样的方式,这么的突然,难以接受。
河狸的牙齿锋利如铁可以用牙齿咬断树木,俢建新家,老虎是食肉动物,吃肉的时候会用牙齿磨碎,海象有对大门牙,虽然不是用来吃东西,却是挖掘蛤蜊的工具,斑马喜欢吃草,牙齿又钝又平可以用来磨碎青草,松鼠喜欢吃硬硬的核桃,可以用来咬碎核桃。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