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时间:2024-01-02 17:28:30来源:本站整理点击: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食盐在纯净水中溶解,水变咸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手工扎染的含义和艺术特色,掌握手工扎染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讲解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体验手工扎染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手工扎染,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手工扎染的扎法和染色技法。
【教学难点】
在体会扎、染基本技法的同时,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创作一幅作品。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棉布、线、染料、剪刀、手套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展示老师身上佩戴的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引导同学们观察,尝试找出这一饰品。把围巾展示给大家看,观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思考老师身上的围巾和同学们经常戴的围巾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回答教师总结:你们都了解这种印花技艺吗?想不想学呢?引出课题:让我们感受一下民间的工艺-手工扎染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直观感知
扎染作品在哪些地方可以寻觅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课件展示)观看文化大百科-白族扎染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发现了什么?什么是扎染艺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PPT展示扎染:“扎染”是湘西具有特色的纺织染色艺术,早在东晋南北朝时人们就把“扎染工艺”运用到衣裙服装上,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手工扎染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时被称为绞染,主要以线、绳的捆与绑来起仿染作用。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存在许多扎染艺术,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二)具体分析
老师手中准备了一些制作好的扎染作品,稍后分发到每个小组手里,同学们可以打开手中制作好的扎染小成品,认真观察让猜一猜哪些是用针缝制的,哪些是捆起来的?讨论是先扎在染还是先染后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刚刚通过分析手中的小扎染对于他的制作有了一些见解,那么是不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呢,下面同学们就跟随老师一起来完成一个小扎染吧。
(三)示范讲解
制作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制作扎染的工具。分为基本工具(各种型号的针、顶针、小剪刀、镊子、夹子、电炉或煤气炉、搪瓷盆或不锈钢盆、电熨斗)和材料(白棉布或丝绸各种材质的线和绳、直接染料或酸性染料、食盐等)材料准备好,我们就可以动手制作了。扎染步骤:描绘图稿——扎结——染色——水洗——拆线——后处理。
活动三: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任务,以自己喜欢的花图案动手制作扎染。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制作结束后进行小组作品展评,把你们小组的扎染作品挂到前边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找出你们喜欢的作品,也可以说出发现的问题。教师针对个别作品进行点评,制作了很漂亮的小扎染,能够看出大家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人造雪实验教案
说明:人造雪是使用雪花凝结核制作的,通常使用的是食盐。人造雪不能直接食用,但是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冷饮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人造雪的制作原理。
掌握人造雪的制作方法。
探究人造雪的特点和用途。
实验器材:
食盐
搅拌器
冰水混合物
热水浴
实验用搅拌器
实验用容器(如烧杯)
实验用温度计
滴管
食用色素(可选)
实验步骤:
在实验用容器中加入食盐,并加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
使用搅拌器将食盐和冰水混合物混合均匀,直到食盐完全溶解。
将热水浴加入实验用容器中,并将实验用容器放入热水浴中。
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浴的温度,使其保持在0~5摄氏度之间。
使用滴管加入食用色素(可选)。
使用搅拌器将实验用容器中的混合物搅拌均匀,直到出现雪花状物质。
将人造雪收集在容器中,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在加入冰水混合物和食盐时,要确保它们完全溶解。
在加入热水浴时,要注意不要使热水浴的温度过高,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在搅拌混合物时,要确保搅拌均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在加入食用色素时,要注意不要加入过多,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在收集人造雪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热源烫伤。
以下是一份冰冰的水幼儿教案,供参考:
教学主题:冰冰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状态和变化规律;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变化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水杯、冰块、盐、温度计;
2.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介绍学生到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水,如水龙头、河流、池塘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演示(15分钟):
将冰块放在水杯中,询问学生冰块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然后放盐进去,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盐对冰块的影响,为后续的讲解做铺垫。
3.讲解(10分钟):
通过PPT课件,讲解水的状态和变化规律,如从固体到液体,从液体到气体等,并解释盐对冰块的影响。
4.实践(20分钟):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温度计检测水的温度变化,记录水的状态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水的理解。
5.总结(5分钟):
通过回答问题、小结等方式,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水的认知。
教学方式:
1.导入:师生互动;
2.演示:师生互动;
3.讲解:讲授;
4.实践:探究;
5.总结:复习。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拓展活动:
1.观察家里的冰箱,了解冰箱的制冷原理;
2.制作冰棍,通过手工操作,感受水的状态变化过程;
3.做水循环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1、幼儿教育要有活动目标,提前设置活动目标,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方向。
2、幼儿教育要有活动准备,方便幼儿教育目标的进行。
3、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自由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时也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5、活动过程结束后,让儿童做游戏增加对课程的理解。
6、课后讨论并做延伸活动。其实小孩读小班是非常有必要的的事情,把小孩放到幼儿园里,小孩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会更好与同学们学会相处,学会交朋友。并且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是非常高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教诲,会变得更有礼貌,更讲文明。
可以做。
1.因为儿歌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愉悦、自然、且易于理解的语言环境。
而教案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而制定的一种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针对年糕这首儿歌,可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同时为幼儿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摇篮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2004586号-57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侵权删除 478923@qq.com